背景:              字号:   默认

五十三、突兀的变革、突兀的战争(1/2)

红楼飘摇 !燕山堂已经传来了消息,王子腾回京走到通州的时候暴疾了,究竟是自杀还是被杀还不清楚,但最可能的情况是自杀;燕山堂收集的消息大多是传言,然后汇总分析后传给听风阁总部,之后是情报司把消息汇报给傅宁。

据傅均源和水溶被顺和帝留宿宫中四天来问询了解东海国的消息,一同被留宿宫中的还有曾经进过使节团的萧时、卫阚、李凌玉、赵凤卿、金博涛等朝廷低级官员;很显然,顺和帝对使节团这次的东海国之行很是重视,想详细的了解东海国的一切。

之后传来的消息傅均源申请告老未果,转任内阁军机监察使,而水溶入了内阁军机,掌军事变革主事,萧时、卫阚、李凌玉、赵凤卿、金博涛等人为四品军机行走,监各省变革事,虽然品级不高但却有先斩后奏、以及直达天听之权,之后便有圣谕出京,命令各省官员全力推进变革。

看样子顺和帝终于狠下心来推行变革了,但是以傅宁想来顺和帝是没有近现代概念意识的,因此朝廷的变革究竟是什么细节章程还有待继续探察。

楚庄王三年不明、一鸣惊人,现在看来顺和帝似乎也想重复这个故事,只是傅宁对此表示怀疑和谨慎,顺和帝究竟会有多大的魄力还需要观察,但是十二月底燕山堂传回来的一条消息使傅宁放下了心中的侥幸,——水溶出京斩了阻挠变革的山东巡抚、赵凤卿在山西斩了山西按察使、萧时和卫阚更狠、居然在庐州斩了阻挠军事变革的新任庐营节度使李青!

看样子朝廷这次的改革要远比上次的“新政”要狠的多!看样子顺和帝这次变革的决心是异常的坚决、金家一贯的魄力和勇气终于在顺和帝金铮的身上重现了!

傅宁有些遗憾,封建朝廷最好是在封建礼教中继续迷醉,那样的话六年后东海国吞并朝廷的战争就会省事了许多,但是如今朝廷突然奋起以大毅力变革、反而可能给六年后的东海国带来极大的麻烦!

朝廷拥有无尽的人力和物力,统治最高层发起自上而下的变革后可能会极大的激发朝廷的潜力,如今金家的皇朝发起很来,顽固的地主士绅们很可能抵挡不住的,要知道当初建朝的时候太祖金享是曾经杀光了苏杭地面的复社读书人的,金家的人一旦发起狠来、魄力和勇气高到不可想象!

傅宁叫来了金锋,问他以顺和帝的性格、朝廷变革遇阻的时候顺和帝会不会强行继续推行下去,对此金锋没有评价,而是给傅宁讲了一个故事,“据四哥的时候曾因为一个喜欢的宫女和先皇撞过,硬撑了三个月也不低头,四哥的大腿后面都被打烂了也不愿意认错,最后还是那个宫女自付白绫后四哥才服的软!”

傅宁一下子明白了,期待顺和帝停下变革政策已经不可能了,金家的人骨子里其实都是硬骨头!

傅宁感觉被水溶摆了一道,月前水溶还曾“卸了差事,坐等甲寅年到来”,可现在水溶却在全力支持顺和帝的变革,现在朝廷主持变革的大臣中、就数水溶最为激进,看样子水溶还是想和东海国搏一搏的!

傅均源看样子是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坐在京师的内阁军机里敷衍着做事,奇怪的是顺和帝依旧还信任他!

二月的时候金州倒是来了一群人,是傅均源筛选的本族的几个灵慧的男婴,来人传话给傅宁,“傅老答应王爷的事情他办到了,希望王爷能照看好这几个婴孩”!于是傅宁明白了,命人将几个男婴送往宗室处、交给姚芸和抱琴抚养;这是傅家西河马山傅氏达公嫡传血脉,对此傅宁非常欣喜!几个男婴被送往宗室处抚养教育,傅均源派来护送的族人被送往金州扫盲夜校学习,而接着就是燕山堂秘密派人前往陕西、查证这几个男婴是不是真的是西河马山傅氏达公一脉。

南方的琉求吕宋安南等地还在一船一船的运来稻米,而后又运走一船一船的玉米,瀛洲府则是依旧有更多的咸鱼海产送往旅顺厅;如今异族苦工再也不会饥饿了,咸鱼不限量的供应后依旧还有很多剩余,为此旅顺厅的咸鱼库存依旧在疯狂的增长,而且根据总参司的报告显示、捕鱼产能还在急剧增长!

今年冬天的关东府好过了许多,煤炭的充足供应使家家户户都有了火炕或者壁炉,楼房的区和工作场所基本都能有锅炉暖气,计划经济下的煤炭和钢铁价格、几乎低到不可想象的地步!

北方的冬天到处都是工地,冬天是铺筑简轨的最好时节,高丽府供应的辣椒和生姜是人们在户外时的最爱!粮食虽然不缺了但是烧酒的产量还没有提升上来,所以辣椒和生姜是户外劳动必须的物品!

大漠上已经被漠南蒙古人全部占据,粮食、食盐、布匹、茶叶、以及铁器的不限量供应使大漠在一年内完全融入了东海国,为此政务司已经提出了新增大漠府建制的申请报告,旋即被傅宁立刻批复同意。

西伯利亚的残余土著着不熟练的蒙古话尝试投靠并入蒙古人,在军务司的暗示下漠南蒙古人接纳了这些人,但是中亚和西域的异族就享受不到这种福利了,冬天的蒙古已经在东海国的全力装备下开始劫掠中亚和西域,青壮男女俘虏被东海**方接收后送往后方转为苦工,而老弱被就地清理,至于缴获的财物、东海**方还看不上,蒙古人自己就可以全部留下!

先看到这里,把此书加到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
他们都在读: 巅峰帝国寂灭武帝万古剑宗绝品护花少年盛世重生之苓娘传谁把谁当真